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陳相宇

青鳥行動懶人包,青鳥行動是什麼?起因於藍白聯手否決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案

6/22 更新 : 51票贊成62票反對 藍白聯手否決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案

一、引言:青鳥行動的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台灣社會對民主價值與公民參與的重視不斷提升,這種趨勢在青鳥行動中得到了鮮明的展示。青鳥行動,這場由公民社會引領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其起因可以追溯至立法院審查所謂的「國會改革法案」。此法案被多方評估為一種國會權力的擴張,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擔憂。


2024年5月,當立法院正式審議這一爭議性法案時,公眾的不滿達到了沸點。批評者認為,該法案將可能侵蝕民主機制中的權力制衡,增加政府對立法過程的控制,從而削弱了公民對政府行為的監督能力。這一觀點迅速獲得了大量市民的支持,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擔心這些改變可能會威脅到台灣的民主健康和透明度。


反對者們的集結號被稱為「青鳥行動」,這一名稱象徵著希望與自由的追求。活動之所以得名,部分是因為其組織者希望通過和平而有力的公共集會,來傳達他們對法案的強烈反對,以及對民主深植人心價值的捍衛。這場運動不僅限於台北,而是迅速擴散至全島,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數十萬台灣民眾參與。



二、青鳥行動的起源與發展



起源與引發因素

青鳥行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台灣立法院審查一項具爭議性的國會改革法案。該法案被外界廣泛批評為國會擴權法案,引起了公眾的廣泛不滿和擔憂。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增強立法機構的權力,對此,許多民眾擔心這將導致權力過於集中,威脅民主程序和透明度。


青鳥行動的發起

反對聲浪中,一群由社會活動家、學生及關注公民自由的群體發起了名為「青鳥行動」的抗議活動。此名稱象徵希望與自由,並快速在社交媒體上獲得迴響,吸引了廣大的群眾參與。起初,抗議活動主要集中在立法院外,逐漸擴展到全國多個城市。


青鳥行動命名的由來

「青鳥行動」這一名稱的由來,實為一個巧妙的網路策略。起初,此行動名稱源自於立法院附近的「青島東路」。然而,由於社群媒體上的演算法可能導致訊息的傳播範圍被限制,靈感十足的網友遂將「青島」諧音為「青鳥」,並通過改變字型來增強網路上的號召力。這種創意的命名不僅提高了行動的能見度,也巧妙地避開了內容流量的限制。


參與規模的擴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青鳥行動的參與者迅速增加,組織者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上平台有效地動員了廣大民眾。從最初的數千人到最後在立法院外聚集的超過10萬人,青鳥行動展示了台灣公民社會的活力與組織能力。


媒體與政黨的報導差異

關於抗議人數的報導在不同媒體和政黨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主流媒體普遍報導稱有超過10萬人參與抗議,而某些政黨和與政府立場較為接近的媒體則報導較低的數字。例如,有報導聲稱僅有一萬四千人參加,這一數字後來被警方調查和公眾的視頻證據所反駁。這種報導的差異凸顯了媒體在政治事件中可能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信息傳播在公共議題形成中的複雜性。



三、權力分立的新挑戰:立法院調查權擴張引發憲政危機


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包括賦予立法院更大的調查權和聽證權等,引發了一系列憲政爭議。這些爭議主要圍繞是否侵犯了行政、司法及監察各權的獨立性,以及是否違反了憲法中的權力分立原則。


支持者認為此舉有助於強化國會的監督職能,而反對者則視之為國會的過度擴權,可能損害憲法框架。對此,大法官在釋字第585號解釋中已對立法院調查權的範圍與限制進行過明確闡述,本文將重溫該解釋,並探討其對現行法案的影響。


大法官解釋585號核心要義

2004年,大法官會議對立法院行使調查權的範圍作出釋字第585號解釋。該解釋明確立法院在行使憲法所賦予的立法職權時,固有的調查權是必要的。


這項調查權使立法院能夠獲取審議法案所需的資訊,從而進行充分的思辯和審慎決策。然而,該解釋也指出,立法院的調查權不應干預司法獨立與行政執行,必須在尊重政府權力平衡的大前提下行使。


立法院擴大調查權的爭議

立法院近期提出的修法,旨在擴大其調查權範圍,特別是調閱正在進行中的案件記錄和數據。此舉被批評者指出可能使立法院的權力過度伸入司法及行政領域,從而違背憲法規定的權力分立原則。此外,過度的調查權可能會對政府的正常運作造成干擾,影響行政效率和公正性。


憲法與五權分立的考量

中華民國憲法明確劃分政府為立法、行政、司法、考試及監察五權,並規定各權應獨立行使職權。立法院的主要職能是立法與監督行政,若其調查權擴展至可干預司法或行政操作,則可能破壞憲政體制的平衡,造成權力集中與濫用的風險。


法律實踐與國際視角

在國際範圍內,如美國等民主國家的立法機構亦具有廣泛的調查權以監督政府行為,但這些權力通常不涉及正在進行的司法案件,以免干擾司法的獨立性。若台灣立法院調查權的調整,應更細致地確定其界限和限制,以免違背憲法原則和國際慣例。



四、立法院調查權擴權法案,一般人若拒絕提供資料最高罰款10萬新台幣


立法院近日進行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的修法,其中關於國會調查權的部分在5月24日完成二讀。根據修正條文,未來立法院行使調查權時,除了政府機關和公務人員外,也將法人、團體和一般民眾納入得要求提供資料的對象,若拒絕配合最高可處10萬元罰款。


調查對象擴及一般人民引發爭議

立法院此次對國會調查權的修法,將調查對象從過去的政府部門擴大到私人領域,賦予立法院調查委員會要求法人、團體乃至一般社會大眾提供資料的權力。這項修正引發外界質疑,擔心立法院的調查權擴張到民間,恐影響人民隱私和言論自由。


修法內容

- 立法院行使調查權得要求「政府機關、部隊、法人、團體或社會上有關係人員」提供相關文件資料。

- 前述對象若拒絕、拖延或隱匿不提供文件資料,經立法院院會決議,可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

- 政府機關或公務人員拒絕配合調查,得送監察院調查。


正反意見

贊成者認為,立法院的調查權若僅限於政府部門,將無法有效監督行政權,擴大到民間有其必要性。但反對者質疑修法欠缺配套,「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定義模糊,恐讓民眾陷入無故被調查的風險。




五、青鳥行動的主要訴求與影響


主要訴求

青鳥行動的核心訴求源於對台灣立法院進行的國會改革法案的強烈反對。抗議者認為,該法案實際上是一種國會擴權行為,可能會增加政府官員的權力,而減少公眾監督和透明度。在這一點上,青鳥行動的參與者和支持者普遍擔心,這樣的法案如果得以通過,將對台灣的民主機制和公民自由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此外,許多抗議者也表達了對於法案審議過程缺乏透明度和廣泛公民參與的不滿。他們要求立法過程中應有更多的公開討論和公民參與機會,以確保立法活動更符合公眾利益。


對政治環境的影響

青鳥行動不僅是一次大規模的公民抗議,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政治事件,對台灣的政治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這場運動強化了台灣民主社會中公民參與的重要性。它展示了民眾在面對不受歡迎的政策時,能夠透過和平集會和表達意見來追求政治改變。


青鳥行動也對台灣各政黨的政策和公眾形象造成影響。一方面,它迫使政黨重新評估其對於公眾意見的回應方式和政策決定過程,特別是在涉及重大立法改革時。另一方面,這場運動可能會影響未來選舉,因為公民社會的活躍參與加深了選民對政治透明度和責任的期待。


對公民社會的影響

青鳥行動的另一個顯著影響是對台灣公民社會的強化。這場運動促進了各種公民團體、非政府組織和普通民眾之間的合作與對話。透過共同的目標——反對國會擴權法案,這些不同的群體找到了合作的契機,共同努力推動社會政治改革。

重要的是,青鳥行動激發了台灣年輕一代的政治參與。許多年輕人透過這場運動首次接觸到街頭政治,學習如何組織集會、發聲以及進行有效的公眾動員。這不僅提升了年輕人的政治意識,也為台灣的未來民主發展培養了一代新的活躍公民



六、青鳥行動的社群動員策略


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動員支持者

青鳥行動的組織者充分利用了各種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來動員支持者,其中包括Threads、LINE和Discord等。這些平台提供了快速、即時且廣泛的溝通方式,使得消息能迅速傳播到不同的社群和人群中。


使用Threads: Threads作為一個以隱私設定著稱的社交媒體平台,允許用戶創建封閉的討論群組。青鳥行動的組織者通過Threads發布活動通知和策略更新,使支持者能在安全的環境中交流思想和計劃行動。


LINE的應用: 在台灣,LINE是最普及的通訊軟件之一。組織者利用LINE群組來傳遞集會的具體地點、時間以及注意事項。此外,LINE的貼圖和照片分享功能也被用來激發情緒和增強團隊凝聚力。


Discord的角色: Discord原本是遊戲社群常用的交流平台,但其高度的自訂性和強大的群組管理功能讓它成為策劃大型活動的理想工具。青鳥行動的組織者在Discord上設立專門的頻道,用於更詳細的行動規劃和後勤支持。



社群媒體對於動員規模的作用與重要性


社群媒體在現代社會運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青鳥行動便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以下幾點突顯了社群媒體在此次運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快速擴散信息:

社交媒體的即時性允許消息在短時間內達到廣泛傳播,這對於動員大規模人群至關重要。在青鳥行動中,每一次活動更新或變更都能迅速通知到所有參與者。


增加參與度:

社交媒體平台提供的互動性功能(如即時反饋、留言和分享)使得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在討論中發聲,增加了參與感和動員的個人動力。


強化社群連結:

透過社群媒體,參與者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更緊密的社群連結。這種連結不僅僅是數字上的,更是情感上的支持,使得運動更加有凝聚力。


策略調整的靈活性:

社交媒體的反饋機制使得組織者能夠即時了解行動的效果,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這對於應對突發事件和對抗對手的策略具有決定性意義。



七、課金阿公阿嬤懶人包


什麼是「課金阿公阿嬤」?

「課金阿公阿嬤」指的是在社會運動或抗議活動中,主動提供金錢或物資支援年輕參與者的有經濟能力者人士。這個詞語源於他們如同為線上遊戲充值(課金)一般,為抗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這些有經濟能力者通常透過社群媒體平台或消息群組進行資助活動,支援交通、食物、住宿等方面的需求。


起源與背景

這一現象在許多大型抗議活動中逐漸流行,特別是在涉及重大政治或社會議題的事件。例如,在反對國會擴權的「青鳥行動」中,有經濟能力者擔心年輕人在參與抗議活動中可能面臨的經濟負擔,因此選擇提供支援,以鼓勵他們的參與。


主要活動

- **住宿支援**:提供免費或補貼的住宿給從外地來的抗議者。

- **交通支援**:支付或補助參與者的交通費用,包括火車票和長途巴士費。

- **物資提供**:提供食物、水和其他基本需求品給現場的抗議者。


社群媒體與動員

「課金阿公阿嬤」通常透過如Threads、LINE、Facebook等社群媒體平台組織和動員。他們在這些平台上創建專門群組,分享如何支援的信息,並與志同道合的人士連結。


社會影響

這一現象不僅凸顯了跨世代間的支援與連帶感,也強化了社會運動的持續性和影響力。透過這種方式,有經濟能力者能夠在物資和情感上支持年輕一代,共同參與社會改革。




八、國會擴權法案對於民進黨、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民調變化分析


民進黨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民進黨的好感度最高,達到46.1%。儘管面對激烈的政治爭議,民進黨的堅定立場在反對國會擴權上得到了部分民眾的支持,使得其不滿意度相對較低,為45%。


國民黨

國民黨作為法案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其好感度為32.9%,而不滿意度高達57.3%,比上月增長7.6個百分點。這反映出推動該法案後,選民對國民黨的負面觀感顯著增加。


民眾黨

民眾黨在此次爭議中尤其受到打擊,其好感度下降至31.6%,減少4.8個百分點,而不滿意度飆升至53.7%,達到創黨以來的新高。這顯示出民眾對於民眾黨與國民黨合作推動該法案感到極度不滿,特別是黃國昌被認為背叛了太陽花學運的理念,令其「仇恨值」大增。


年輕族群反應

民調顯示,高屏地區以及20至49歲的年輕選民對民眾黨的好感度顯著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雲嘉南地區以及高中學歷的民眾對民眾黨的反感增加超過10個百分點。這反映出不同地區和年齡層對民眾黨的支持與反感情緒有顯著變化。


民調綜合評估

國會擴權法案的推動顯著影響了三大政黨的民意。民進黨作為法案的堅定反對者,其支持率相對穩定,顯示出其在捍衛民主制衡方面的形象獲得了部分民眾的認同。相反,國民黨和民眾黨由於支持該法案,遭受了明顯的民意反彈,尤其是民眾黨。



九、青鳥行動的成效與對台灣民主的長遠影響


成效總結

青鳥行動是一場突發的公民運動,其直接目的是反對立法院審議的國會改革法案,該法案被外界視為一種國會擴權的舉措。透過動員超過10萬人參與街頭抗議,青鳥行動顯示了台灣公民社會的活力與組織能力。這場運動不僅在國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獲得了國際媒體的報導,進一步強化了台灣作為一個活躍民主社會的形象。


青鳥行動的另一大成效是促使政府重新考慮和評估有關法案,增加了政策制定過程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此外,該運動促進了不同社會團體之間的對話和合作,這些團體在運動期間形成了聯盟,共同抗議國會的決策過程。


未來展望

青鳥行動對台灣民主的未來展望提供了幾個關鍵的洞察。首先,這場運動表明,當公眾感受到政府決策可能威脅到民主價值和公民權利時,他們願意站出來發聲並採取行動。這種公民覺醒對於任何民主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促進了政府的責任性和透明度。


其次,青鳥行動凸顯了社群媒體和數位通訊平台在現代社會運動中的作用。這些工具不僅使信息的傳播更迅速廣泛,還讓不同地區和背景的人們能夠有效地協調和動員。這種趨勢預示著未來公民行動可能會更加頻繁和廣泛,特別是在回應不公正政策時。



對台灣民主發展的長遠影響

青鳥行動對台灣民主發展的長遠影響具有深遠意義。首先,它再次確認了民主不僅僅是選舉和投票的過程,還包括公眾參與、政策討論和對政府的持續監督。這種參與精神是台灣民主穩健發展的基石。


其次,青鳥行動也可能對政黨政治產生影響,迫使政黨更加重視基層意見和公眾需求,而不是僅僅追求黨派利益。這可能會導致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政策制定過程,從而增強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最後,青鳥行動表明,台灣的年輕一代在保護和促進民主價值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這一現象表明,台灣的民主未來是光明的,因為新一代公民表現出了對民主深厚的承諾和熱情。


總之,青鳥行動不僅是對特定政策的回應,它還是台灣民主成熟度的一個標誌,展示了公民社會的力量和民主機制的活力。隨著台灣繼續發展其民主制度,類似的運動將繼續塑造政治景觀,確保政府的行動反映了其公民的意願和最佳利益。



十、藍白聯手否決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案後,如何以釋憲阻擋國會三讀後的國會擴權法案


一、釋憲的法理基礎與程序

在台灣,憲法賦予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的權力,當立法行為被認為有違憲疑慮時,行政院或四分之一以上的立法委員可以聲請釋憲。依據憲法訴訟法的規定,聲請人需在法律公布後,根據具體案件提出聲請。此次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修正引發了廣泛爭議,特別是有關增強立法院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權,此舉被一部分人士視為國會擴權。


二、釋憲前的對抗方式

在釋憲聲請前,有幾種主要的對抗方式可以被利用:

  1. 政治協商與對話:各黨派可透過協商來尋求立法的共識,調整或修改部分可能引起爭議的條款。

  2. 覆議請求:根據憲法增修條文,行政院對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認為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核可後,移請立法院覆議。

  3. 民間與公民參與:利用公眾論壇、研討會等方式提高公眾對法案的認識和關注,形成壓力使得政府或立法機關不得不重新考慮法案的內容。


三、釋憲聲請的時機與條件

根據大法官釋憲解釋的先例,釋憲聲請必須在法律實施後,基於具體的適用疑慮提出。此次釋憲聲請的時機預計將在總統公告新法律後,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提出。這一策略將使得釋憲聲請有更具體的法律條文作為依據,增加聲請的合理性與說服力。



四、政治與法律的交織

釋憲不僅是法律問題,也充滿政治色彩。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修正被某些政治力量視為國會對行政權的過度介入,可能影響行政機關的獨立性與效能。透過釋憲,不僅可以攻防法律本身的合理性,也是政黨間策略對抗的一部分。


五、釋憲的可能影響

若大法官裁定該法部分或全部條文違憲,將對國會未來的立法行為產生深遠影響。這不僅可能限制國會未來擴大自身權力的企圖,也可能促使立法過程更加透明和符合憲法原則。



十一、青鳥行動後,如何以公投阻擋國會三讀後的國會擴權法案

一、前言

最近台灣國會通過了一系列加強立法院職權的修正案,包括藐視國會罪、國會聽證權、國會調查權等規定,這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面對這樣的國會擴權法案,如何透過民主機制進行抗議並尋求更正?公投是台灣民主重要的一環,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公投來阻擋或改變已通過的國會擴權法案。


二、公投發起的合法性及流程

在台灣,公投的發起需要符合一定的法律程序。首先,必須由民眾或政治團體提出公投提案,並收集一定比例的公民連署支持。根據《公民投票法》,提案通過後需先經由中選會審核提案的合法性。之後,發起人需在指定時間內收集足夠的連署書,通常為選舉人數的一定比例。



三、操作策略及挑戰


1. 資訊透明與教育

公投成功的關鍵在於公民的普遍參與和高度的資訊透明度。必須透過各種媒體和公共講座等方式,對外廣泛宣傳法案的影響及公投的重要性,增進公眾對議題的理解和關注。


2. 組織動員

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受法案影響最大的群體,參與公投的發起和連署。可以與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專業協會等合作,形成壓力團體,共同推動公投活動。


3. 克服政治阻力

面對可能的政治阻力和反對聲音,公投發起人需準備充分的答辯和反駁策略,並透過法律途徑保障公投活動的正當性和安全性。


四、結論

透過公投來阻擋或修正國會三讀後的法案,是台灣民主制度中的一種重要機制。雖然過程中會遇到不少挑戰,但透過廣泛的民眾教育、組織動員和克服政治阻力,可以有效地發揮公民力量,保護民主機制不被濫用,並確保立法過程的公正性。公民的積極參與,是維護台灣民主最重要的關鍵。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