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懶人包】非核家園不是夢,台電發電量數據打臉「缺核能就缺電」迷思

  • 作家相片: Kimi
    Kimi
  • 13小时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核三廠 2 號機於 2025 年 5 月 17 日順利除役後,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
核三廠 2 號機於 2025 年 5 月 17 日順利除役後,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

非核家園不是夢,台電發電量數據打臉「缺核能就缺電」迷思在核三廠 2 號機於 2025 年 5 月 17 日順利除役後,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不論是台電公布的年度發電結構、經濟部能源署的統計,還是市場分析機構對備轉容量率的監測,都顯示:就算核能歸零,台灣的供電依舊綽綽有餘。


核能占比自 2016 年的 12% 滑落到 2023 年的 6.3%,呈穩定下滑趨勢
核能占比自 2016 年的 12% 滑落到 2023 年的 6.3%,呈穩定下滑趨勢

最新台電發電量:核能占比早已被邊緣化


根據台電 2024 年系統發電量 2,514.4 億度的官方統計,核能僅占 2.4%,火力(含燃氣 47.2%)與再生能源(11.9%)才是真正的主力。經濟部能源署進一步回顧歷年結構,可見核能占比自 2016 年的 12% 滑落到 2023 年的 6.3%,呈穩定下滑趨勢。


而隨著核三 2 號機退役,核能發電在 2025 年歸零,台灣卻沒有因而「跳電」;反而由其他電源平穩接替,證明早就不是倚賴核電才撐得住系統的年代。


備轉容量率穩健:日尖峰 10%、夜尖峰 7% 以上
備轉容量率穩健:日尖峰 10%、夜尖峰 7% 以上

備轉容量率穩健:日尖峰 10%、夜尖峰 7% 以上


行政院長卓榮泰 4 月與 5 月兩度向外界說明,今年夏季尖峰時段,日尖峰預估可維持備轉容量率 10% 以上、夜尖峰亦有 7% 以上,遠高於台電「黃燈」警戒線(6%)。


市場監測機構 POXA Energy 每週追蹤也佐證,2025 年初至今補充備轉、即時備轉拍賣參與容量穩定,系統備用容量率長期落在安全水位上方,並未因核三 2 號機降載而出現明顯波動。


實務運轉顯示,晴朗日午間再生能源滲透率最高已達 32.45%,有效削減白天尖峰負載。
實務運轉顯示,晴朗日午間再生能源滲透率最高已達 32.45%,有效削減白天尖峰負載。

再生能源崛起:太陽光電與風電雙箭齊發


  • 裝置容量暴衝:截至 2025 年 2 月,台灣再生能源累計裝置容量已達 21.3 GW,較 2016 年的 4.7 GW 暴增 3.5 倍。

  • 發電量創高:2024 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已衝破 333 億度,占比提升到 12%,其中風電年增 66% 為最大亮點。台電自營太陽光電裝置容量也在 2025 年 3 月底突破 29.17 萬瓩。

  • 尖峰穿透率:實務運轉顯示,晴朗日午間再生能源滲透率最高已達 32.45%,有效削減白天尖峰負載。


2025 年全年將有大潭 7 號機、興達新 1–2 號機、台中新 1 號機等共 481.3 萬瓩高效率燃氣機組陸續併網
2025 年全年將有大潭 7 號機、興達新 1–2 號機、台中新 1 號機等共 481.3 萬瓩高效率燃氣機組陸續併網

新燃氣機組接棒:LNG 發電填補核空缺


2025 年全年將有大潭 7 號機、興達新 1–2 號機、台中新 1 號機等共 481.3 萬瓩高效率燃氣機組陸續併網,容量是核三 2 號機 95.1 萬瓩的 5 倍以上,可完全覆蓋核能缺口並提升系統靈活度。


燃氣機組碳排較燃煤低、調度快速,在非核路徑裡與儲能、需求響應一起成為「增氣減煤、展綠」的核心配套。


破解迷思:常見質疑一次回應


  1. 「備轉容量率快掉到黑燈?」實測與官方預估皆高於 7%,距離限電的 3% 紅燈仍有安全緩衝。

  2. 「再生能源不穩定會缺電?」再生能源尖峰時段與用電尖峰大幅重疊;配合儲能、需量反應與氣電靈活調度,系統長期維持穩定。

  3. 「核電停了電價一定暴漲?」台電統計顯示輸配電成本僅占電價不到兩成;新機組效率高、綠電交易日益成熟,電價調幅遠低於想像。

  4. 「碳排放會惡化?」火力增氣減煤,加上再生能源倍增,核電歸零後發電部門空污排放已比過去三座核電並存時期低 7 成。


結語:穩定轉型,用數據擊破恐慌


從客觀數據可見,台灣早已把核能角色降到可忽略的比例;就算完全退場,仍有燃氣機組、儲能與再生能源共同維持足夠備轉容量率。非核家園不是口號,而是正在進行式,只要政府與台電持續按既定路徑擴充低碳電源、精進需求管理,台灣供電安全毫無懸念。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