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一次看懂《陌生號碼高校簡訊詐騙疑雲》劇情+演員陣容 + 角色關係 + 結局解析
- Kimi
- 19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陌生號碼高校簡訊詐騙疑雲》劇情
Netflix紀錄片《陌生號碼:高校簡訊詐騙疑雲》(Unknown Number: The High School Catfish)取材自美國密西根州比爾市的一起真實校園網路霸凌事件。故事中,一對年僅13歲的青少年情侶遭到匿名手機簡訊長達兩年的惡意騷擾,整個小鎮社區陷入猜忌與恐慌,而最終揭露的幕後黑手竟是受害者的母親,這令人震驚的真相顛覆了所有人的想像。
事件經過
故事始於2020年秋天的密西根州比爾市。13歲的蘿倫(Lauryn Licari)與男友歐文(Owen McKenny)剛交往不久,突然收到陌生號碼的群發簡訊,內容聲稱「歐文要跟你分手」並揚言「他想要的是我」。起初,他們以為只是惡作劇,並未在意。然而自2021年9月13日起,匿名簡訊捲土重來,而且更加頻繁,一天多達四、五十則。即使兩人最終因壓力分手,簡訊依然持續近兩年之久,讓青春歲月蒙上陰影。
騷擾細節
簡訊內容最初只是挑撥離間,後來卻變得充滿人身攻擊、死亡威脅與露骨性暗示。蘿倫多次被慫恿「去死」,甚至感覺到自己被監視,因為簡訊透露了僅有親近人才知道的細節。這些訊息往往在深夜傳來,讓她陷入焦慮與恐懼。由於騷擾者使用隨機號碼產生器App,即使封鎖號碼也無法阻止。長期下來,蘿倫抑鬱退縮,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失去自信;歐文同樣受到重創,青春期的學業與人際關係皆被摧毀。
調查過程
隨著事件惡化,蘿倫與歐文向家長與學校求助。學校一度懷疑是同儕霸凌,導致同學互相猜忌,甚至有無辜學生因此遭誤認為嫌犯,飽受排擠與網路攻擊。最終警方介入,並在FBI網路犯罪專家的協助下追查IP來源,發現所有簡訊來自蘿倫母親肯卓拉(Kendra Licari)的手機。警方在搜查住所時找到關鍵物證,最終確認她就是匿名騷擾者。
真兇揭曉與犯案動機
母親竟是加害者的真相震驚全鎮。肯卓拉承認自己發送簡訊,但聲稱最初訊息來自他人,自己只是為了「引蛇出洞」才跟進。然而調查證實,所有訊息皆出自她本人。
紀錄片提出三種可能動機:
病態的關注心理:類似「網路孟喬森症候群」,透過製造危機博取同情,讓女兒依賴她。
自身創傷陰影:她曾在青春期遭受性侵,導致強烈的保護與控制欲,最終走向失控。
扭曲的情感嫉妒:外界推測她對歐文有不正常的依戀,因而嫉妒並破壞兩人感情。
結局與後續影響
2022年12月,肯卓拉被捕並起訴,2023年4月認罪後被判刑19個月。蘿倫的父親獲得完全監護權並與妻子離婚。肯卓拉於2024年8月假釋出獄,仍受監管並禁止接近女兒。
蘿倫對母親既憤怒又矛盾,既難以原諒又無法割捨親情。她表示未來或許願意與母親重建關係。如今她立志攻讀犯罪學,希望幫助其他受害者。
這起事件重創了整個社區的信任感,卻也讓人正視網路霸凌的危險。紀錄片提醒觀眾:唯有對話與及時介入,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陌生號碼高校簡訊詐騙疑 演員陣容(紀錄片形式)與角色特質
紀錄片形式:無固定演員,聚焦真實與敘事
Netflix選擇以紀錄片形式呈現,不採用劇情片的演員演出,而是以受害者、家庭、調查人員等多方受訪者的「真實自述」搭配戲劇重現,強化事件的現實震撼力與情緒張力
主要「角色」與其角色關係
角色 | 身份與關係 | 動機與心理特質 |
蘿倫(Lauryn) | 受害少女,故事核心 | 青春期被侵害,心理承受極大壓力 |
歐文(Owen) | 蘿倫的男朋友,亦是受害者之一 | 相伴抗爭,承受感情與信任的巨大考驗 |
肯卓拉(Kendra) | 蘿倫的母親,幕后操控者 | 疑似患有「網路孟喬森症候群」,渴望被依賴與關注 |
FBI及警方 | 調查者,協助揭露真相 | 專業介入,揭露母女悲劇真相 |
同學、家長、學校師長 | 社會與校園背景中的角色 | 疑雲四起,造成更廣泛的心理創傷 |
陌生號碼高校簡訊詐騙疑 結局與深層解析
真相大白:母親竟是幕後黑手
真相公布的一刻讓人震驚——從最親密的人、母親手中傳出的簡訊竟成為最大傷害來源,這種「最可怕的背叛」成為紀錄片最強勁的張力所在
心理層面:被依賴的執念如何成毒?
有專家指出,肯卓拉可能因患有「網路孟喬森症候群」,一種藉由製造情緒或疾病來獲得關注與依賴的心理狀態,讓她願意犧牲女兒的心理健康以滿足自我需求
社群反響與反思
紀錄片引發強烈討論,不少觀眾指稱後期的母女訪談場景剪輯讓人感受到諷刺與矛盾——看似親密的畫面卻掩蓋背後的深層傷害
成長的痛與信任的裂痕
SNS與PTT等平台上也有觀眾提到:「14歲的女孩每天被上百封簡訊騷擾,侮辱她的身材、叫她去死」,這樣的言語暴力對青春成長造成難以抹除的心理陰影
結語:數位時代的信任危機與恐懼
《陌生號碼:高校簡訊詐騙疑雲》用真實事件揭示了在手機與社群媒體盛行的現代,匿名留言、簡訊驚恐如何摧毀青少年內心與人際信任。紀錄片透過揭露與訪談,提醒觀眾:在虛擬訊息的背後,可能是一顆值得恐懼的人心。
這不只是詐騙案件,更是一場對家庭關係、人性信任、心理健康的深刻省思。震驚之餘,我們也更應警醒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青春與心靈。